個人撰寫汽車試駕評論的難處整理
公開日:2019.10.16

汽車試駕評論的難度
「寫汽車試駕評論真的挺難的啊」這是我最近的感想。這個Porsche部落格完全是個人私下撰寫的,因此內容帶有主觀色彩是理所當然的,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但同時也確實存在不少困難。
那麼,為什麼寫試駕評論會這麼難呢?我想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1 評價會因平時所開的車而異
試駕車的評價會因為平常常開的車款不同而大相逕庭。多半是以平時的愛車為基準,再去比較和思考試駕車的表現。
以前家裡有輛Volkswagen Golf 7,因為它的平順感非常好,我曾經大力讚賞說「開久了,感覺就像開Porsche一樣棒」。
不過有一次在經銷商那試駕Cayenne,感受到它的順暢與卓越的駕馭性能,隨後再開Golf時,平常覺得很棒的Golf乘坐感,竟然變得顛簸又不舒服。
連我先生都忍不住說:「咦,Golf是不是哪裡零件鬆了?」,因為他也感受不到那種順暢感。但過了一陣子,當他開始忘記Cayenne的乘坐感後,Golf又重新變得非常出色。
當時我心想:「人的感覺真是這麼不可靠啊(-_-)」。
所以,即使只是說「試駕Porsche並寫評論」,平常開Mercedes-Benz的人和開BMW的人,評價肯定會完全不同。而且即使是在Porsche車主之間,Boxster車主評價Cayman和911車主評價Cayman,結果也會截然不同。
這樣想來,這個Porsche部落格的關鍵點大概就是「熱愛Porsche的Porsche車主如何評價其他車款」,這個「熱愛Porsche的Porsche車主」的視角非常重要。
2 評價會因個人喜好而異
每個人都有喜好與厭惡。「有人喜歡Porsche的設計」,也有人「不喜歡Porsche的設計」;有人「喜歡Ferrari的駕馭感」,也有人「不喜歡Ferrari的駕馭感」。
這不是好壞問題,而是個人偏好的差異。
順帶一提,我先生非常喜歡Porsche,但他弟弟則比較喜歡Ferrari和Lamborghini……兩人常常聊車聊得很熱絡,但有些觀點永遠無法達成共識(笑)。
我和先生試駕時,並不特別重視內裝豪華或安全配備的豐富度,反而比較關注「車輛的駕馭性能是否紮實」。
此外,我們喜歡平順且偏硬的乘坐感,因此喜歡Porsche和Golf的乘坐感,但相反地,一般大眾普遍喜歡的柔軟乘坐感,我們反而不太習慣。
這些偏好差異,也讓表達變得相當困難。
3 也有人非常喜歡這款車
偶爾會開代步車的國產車,有時會因性能表現讓人驚訝,心裡想「老實說,這車真的不行啊~」。(當然並不是說所有國產車都不好)
但當我上網查這款車時,發現世上確實有人非常喜歡它,所以「寫試駕評論時,還是要稍微包裝一下比較好吧…」的想法也會浮現,結果有時候就沒寫成文章。
反過來說,能寫成文章的時候,也代表「這車至少有值得寫的優點」(笑)。
這些大概就是寫試駕評論的難處吧。跟先生聊起這些,他說:
我們的部落格本質上是Porsche迷的分享,或者說是熱愛「駕駛」的人寫的評論,幾乎不在意載物空間大小或車內寬敞度,所以評論相當偏頗w
說到底就是「每個人想要的是什麼?」的問題。追求舒適乘坐的人,無論多棒的跑車都覺得糟;反過來追求銳利操控的人,無論多豪華寬敞的休旅車都不喜歡。
還有,前一輛車很重要,會大幅影響評價。像我們,開過GT3再開Panamera,會覺得Panamera很棒;開過Boxster再開964,會覺得…嗯…;但先開Panamera再開964,會覺得「喔,真不錯!」。不知道為什麼,車輛組合會改變評價。
現在偷偷在做實驗,想用智慧型手機的振動感測器和噪音感測器應用程式,把各種數據量化,然後加到評論裡。這樣會更客觀。雖然還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正在嘗試各種應用程式中~
說到振動感測器和噪音感測器的應用程式…!?雖然不太懂,但看來先生也在努力思考中w
汽車部落格排名
最近承蒙大家支持,閱讀本部落格的人數大幅增加,前陣子查看「部落格村汽車部落格類別的週PV排名」,竟然拿下第一名。
其中還有不少汽車業界人士和經銷商也在閱讀…真的非常感謝大家。
雖然讀者增加讓人非常開心,但同時也讓我越來越在意「必須謹慎選字遣詞」,寫文章時會更加注意表達方式。
每篇文章我都希望「能更深入探討核心議題」,但考慮種種因素,有時只能表達約七成想說的內容。
因此最近也有感覺「我們真正想傳達的東西,似乎沒能完全真實呈現」,所以正在考慮未來是否要建立一個封閉的發信平台,方便更自由地分享心聲,這是我最近的想法。
このブログが気に入ったらフォローしてね!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