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500台的Toyota GRMN Yaris試駕|Porsche車主的駕駛體驗感受如何?
公開日:2023.12.17

コンテンツ
這次因為一位Porsche車友幸運購入了GRMN Yaris,我有機會試駕,想和大家分享這次的試駕報告。
什麼是GRMN?
GRMN並非一般的「GR」,這個名稱在Toyota賽車運動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由GAZOO Racing推出的這個系列,不只是普通的運動車款。它是經過紐柏林賽道嚴苛測試與開發後,才會被冠上此名稱的車輛。

Morizo選手(現Toyota會長)的簽名
GRMN是「Gazoo Racing Meister of Nürburgring」的縮寫,代表Toyota車款中性能特別卓越的系列。
從引擎、懸吊到輕量化,全都提升到競技等級。可說是Porsche中「RS」系列的對等車款。
什麼是GRMN Yaris?
接著談談GRMN Yaris。這輛車與一般Yaris截然不同。
這次試駕的是「GRMN YARIS CIRCUIT PKG」。
配備235/40R18輪胎(橫濱ADVAN A052),搭配18吋BBS鍛造8.5J專用鋁圈。
此外,還有Circuit package專用的Bilstein可調阻尼避震。這款由GAZOO Racing打造的車型,不僅適合日常街道,更能在賽道上展現真正實力。
引擎為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搭配中冷器,輸出200kW(272ps)/6,500rpm,扭力390Nm(39.8kgf・m)/3,200~4,000rpm。
GRMN Yaris專屬配備包括Recaro全桶椅、車體強化拉桿、斜織CFRP(碳纖維)零件、GR機械式LSD、GR強化金屬離合器及離合器蓋組、還有GR六速手排變速箱與低速終傳齒輪,整體就像是Toyota原廠精心調校的賽車。
外觀充滿攻擊性,完全展現跑車氣勢。
但這不只是外觀改裝。輕量化、空氣力學優化,以及為了最大化駕駛樂趣而設計的內裝。GRMN Yaris是與一般Yaris截然不同的特別存在。
作為Porsche車主,我也無法忽視這輛車的魅力。迫不及待啟動引擎,坐進駕駛座。
GRMN Yaris的第一印象
首先打開車門準備上車。
這時老實說有點失望。「啊,果然是這種感覺啊…」我心裡這麼想。
車門輕薄,完全感受不到剛性。這種廉價感的車門,讓我不禁擔心駕駛質感是否足夠。
坐進去時,側邊支撐明顯突出的桶型座椅散發非凡氣場。
我小心翼翼地坐下,避免身體與座椅摩擦。
Recaro座椅果然名不虛傳,非常貼合身形。
內裝非常樸素,充滿塑膠感,完全不像一輛售價超過800萬台幣的車。
不過對這輛車來說,這部分其實無所謂。
啟動引擎時,聲浪比一般Yaris大,但與歐洲跑車相比仍算安靜。

後座已拆除,改以防滾籠加強車體剛性。
開始駕駛後…
離合器屬於輕巧類型,但比992或718稍重一些。
起步時,低速下傳來機械齒輪聲響,從這點就能感受到這不是普通車。
低速時懸吊動作靈敏。雖然價格不同,但與同屬GR系列的GR86相比差異極大。
每一點微小路面震動,都被極低摩擦的避震器上下吸收,感受非常明顯。
以這種純正賽車級的運動車來說,乘坐舒適度算不錯。當然懸吊硬且行程短,會有搖晃,但不會有殘留震動或不適的突跳感。
目前仍在磨合期,轉速不敢拉太高,專注於操控時,忍不住露出笑容。
與Toyota車的印象大相逕庭,懸吊靈活,過彎時輪胎抓地感與黏著度都非常出色。
短軸距加持下,車輛靈活轉彎。幾乎會忘記這是一輛四輪驅動車,讓人越彎越想加速。
越踩越彎,極限在一般道路上根本無法測試。
動力與極限雖不同,但若以輕鬆慢速駕駛,感覺與我家曾有的ZC33S Swift Sport(搭配降低彈簧)相似。
輕巧車身帶來的操控感,正是這種尺寸車款的魅力。

碳纖維後擾流板
幾乎是Toyota打造的GT3,甚至像是Cup Car?
駕駛漸入佳境,開始感受到車體剛性與懸吊優異的表現。
引擎動力與扭力表現無可挑剔,但聲浪不算迷人,激起的駕駛熱情有限。
可以放心地踩油門,轉向靈敏且精準,駕駛想要的路線毫無偏差。
速度越快,感覺車格提升一至兩個層級。
起初我覺得它像Porsche的991或992 GT3,
但開久了反而覺得更接近我曾駕駛過的964 Cup Car或997 GT3的風格。
這輛車有種不容許技術不佳駕駛的嚴苛感。
車輛反應非常忠實,駕駛的方向盤與油門操作都會直接反映在車輛動態上。
不像現代車大量電子輔助,這輛車保留濃厚的類比操控感,讓我想起997以前的GT3。
總評
即使只是週末跑跑山路,也能享受這輛車的深厚底蘊,但在一般道路上,根本無法測試其極限與性能。
這輛車的潛力極高,真正駕馭它需要相當高的駕駛技術。
因此,購買者我建議一定要到賽道試駕,體驗原廠設定的優秀調校。
這次試駕GRMN Yaris,發現它的潛力遠超我原先想像。
Toyota若真心投入,竟能打造出這樣的車,令人感動。
硬體層面,這輛車完成度極高。
若能在「款待駕駛者」的細節上再加強一些,會更完美。
例如內裝質感、引擎聲浪、引擎與方向盤的手感等。
當然這些調校若要做到極致,現階段成本恐怕難以負擔,但作為國產運動車代表之一,我期待未來能在這些部分持續進步。
このブログが気に入ったらフォローしてね!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