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日本格蘭蒂斯摩代表試駕Taycan Turbo GT Vaisach套件的真實感受?
公開日:

コンテンツ
我深愛不已的Taycan Turbo GT Vaisach套件。
這輛車的真正實力到底如何?難道只是我一廂情願的熱情嗎?為了回答這些疑問,這次特別請到了菅原達也選手,聽聽他的率直感想。
菅原選手是前日本格蘭蒂斯摩代表,擁有豐富的實車賽車經驗。曾於FIA格蘭蒂斯摩錦標賽2021製造商系列賽中獲得第三名(Team Porsche),並在Porsche Gran Turismo Cup亞太賽事中奪冠。
那麼,菅原選手對我的Taycan Turbo GT有什麼看法呢?透過他的真實感受,一起來探究Taycan Turbo GT Vaisach套件的真正實力吧。
從普通房車到魔法般的蛻變
「在普通模式下,感覺就是一輛普通的車子。」菅原選手如是說。
確實,Taycan Turbo GT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透過模式切換帶來的劇烈變化。雖然車寬達2公尺的巨大車身尺寸,但他說「完全感覺不到尺寸感」,令人印象深刻。
在普通模式下,它表現得像一輛普通且稍微優秀的房車;但切換到運動加強模式時,這輛車立刻展現出另一種面貌。車身高度降低,懸吊變得更緊繃,煞車的初期制動力也隨之改變。
尤其有趣的是,他感受到的重量感變化。「車重高達2.2噸,但完全不覺得重」的評價絕非客套話。由於電池這個重物被安置在最低位置,重心比GT3還低,這種物理優勢帶來了不輸輕量車的靈活感。
主動懸吊帶來的新次元乘坐舒適感
菅原選手最驚訝的是主動懸吊系統帶來的獨特乘坐感受。
他形容道:「風景在流動,但完全沒有在開車的感覺,就像坐著看影片一樣」,這句話精準表達了這套創新系統的效果。
一般車輛在過彎時會有車身側傾,路面凹凸也會直接傳到車體上;但Taycan Turbo GT的主動懸吊積極控制這些物理現象。正如菅原選手所說:「完全不側傾,也不會感受到路面坑洞。」這套系統顛覆了傳統乘坐舒適的常識。
他坦言:「讓人暈車反而比較難」,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系統的優秀。連我常說的便利商店出入口的路緣石都「完全不會晃動」,這套懸吊不僅提升運動性能,更大幅改善日常使用的舒適度。對駕駛與乘客來說,移動本身變得毫無壓力。
煞車感受隨模式變化的巧妙設計
提到Porsche,強勁的初期制動力煞車是其特色,但菅原選手指出,Taycan Turbo GT在普通模式下刻意壓抑了這項特性。「普通模式下煞車初期制動力感覺較弱」,這對熟悉Porsche的車主來說相當新鮮。
他說:「一般Porsche的煞車初期制動力都很強,我很喜歡那種感覺。」不過強力煞車有時會讓乘客感到不適,而普通模式下則設定成「隨便踩都能平順減速」。
這種變化是刻意為之。透過主動懸吊穩定車身,再搭配較溫和的煞車設定,優先提升日常移動的舒適性。切換到運動加強模式後,煞車感受則會變回Porsche經典的「強烈初期制動力」。一輛車能靈活切換兩種性格,展現了現代技術的魅力。
兼具壓倒性加速與穩定接地感
談到運動加強模式下的駕駛性能,菅原選手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加速像火箭一樣」,接著又坦言:「但感覺不會特別快,反而有點可怕」。這看似矛盾,卻精準反映了電動車的特性。
與內燃機車不同,電動車加速時缺少振動與聲音帶來的速度感。他說:「沒有振動,不知道能開多快,就這樣平順地滑行。」即使速度表顯示加速中,感官卻是靜謐且流暢。
然而,這輛車的真實價值在於接地感。過彎時,他評價道:「接地感非常強烈」「操作沒有多餘遊戲」「後輪抓地力十足」,這些話完美詮釋了Taycan Turbo GT。低重心、高剛性車體與精密懸吊調校相輔相成,讓他形容為「動作非常俐落」。2.2噸的車重完全感覺不到,卻有如吸附地面的穩定感。這種看似矛盾的特質正是Taycan Turbo GT的精髓。
多功能性帶來全新價值觀
試駕結束後,菅原選手的最終感想是:「真的很有趣,我想我會一直開這台」。
他接著說:「這台車哪裡都能去,山路、高速公路、短途旅行、騎行都沒問題。」這句話正是Taycan Turbo GT的本質寫照。
過去Porsche車款多依用途區分,GT3與RS主打賽道,Carrera適合長途移動與日常使用;但Taycan Turbo GT則是一台能兼顧所有需求的多功能車。主動懸吊帶來的舒適性、模式切換帶來的多變性格,以及電動車特有的靜謐與瞬間爆發力。
菅原選手形容它「像貼地飛行」,展現了這輛車的高度完成度。比GT3更低的重心、精密的控制系統與強大動力,組合成一輛超越傳統分類的新世代超跑。我再次認為,這不只是電動化,更是Porsche追求理想形態的具體實現,而Taycan Turbo GT正是其中之一。
このブログが気に入ったらフォローしてね!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