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長途駕駛不可行?從車主角度破解常見誤解
公開日:

普段在談論Taycan或Model 3時,經常會聽到「可是電動車不能跑長途吧?」這樣的說法。
「開著開著電量就會越來越少,中途可能會沒電停下來(笑)…加油站到處都有沒問題,但電動車就不一樣,跑長途會很怕。」
我心裡想著「不會有人那麼沒計畫性地開車吧」,
「其實跑得挺遠的。Tesla Model 3和Porsche Taycan長途都沒問題。我家的Taycan滿電能跑約370公里,從家裡開到富士賽車場,單程450公里,中途只充過一次電。那次是用90kW的快充,充電時間約30到60分鐘,正好吃午餐的時間,完全沒問題。」
即使這麼說,還是會有人說「但遇到塞車就糟了,電量會一直掉,還是加油車比較安心」,讓我深刻感受到電動車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因此這篇文章想稍微打破這些誤解(笑)
コンテンツ
破解電動車常見誤解
接下來將針對電動車的誤解逐一說明。
①續航力不足
這是最常聽到的疑慮。現在很多省油的汽油車也不少,像我家之前的Mercedes-Benz GLB200d滿油能跑約700公里,比較起來電動車的續航確實較短。
但Taycan滿電可跑約370公里,Model 3則約550公里左右。
我曾用Model 3從兵庫縣開到三重縣鳥羽,往返約670公里,抵達飯店時電量還有約50%。事先確認飯店有普通充電設備,隔天早上充滿100%。
回程則一次都沒充電,剩約20%電量回到家。
續航力當然越長越好,但「滿電跑這麼遠還不夠用」的情況應該很少見。
而且電動車在塞車時反而不會耗電(汽油車反而更耗油)。雖然有人說冬天塞車會電量狂掉,但我今年1月交車的Taycan經歷過不少塞車,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更棒的是,電動車有能量回收系統,上坡會耗電,下坡時則會回充電量,這是汽油車沒有的機制,山路行駛時常常發現電量並沒有想像中減少很多。
②充電基礎設施不足
比起加油站,充電站確實少很多,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善。但目前全日本充電站已超過21000個(截至8月底GoGoEV數據),其中包含快充、普通充電、Tesla超級充電站等多種型態,雖然地區差異存在,但數量正在快速增加中。

圖片來源:https://ev.gogo.gs/news/detail/1725239618/
GoGoEV網站也提到,
8月多次自然災害促使地方政府重新檢視災害應對措施。電動車作為蓄電池,在防災上扮演重要角色,期待地方政府推動電動車普及並完善充電基礎設施。
政府也規劃2035年新車銷售全面電動化,基礎建設勢必加速。
目前日本電動車普及率尚低,充電站多半不擁擠,高速公路充電站通常設有多個充電樁,我個人經驗從未遇過排隊充電。
③充電時間過長不方便
充電不像加油3到5分鐘就完成。Taycan電池容量90kWh,使用90kW快充從0充滿約需1小時(實際幾乎不會完全沒電)。
雖然時間較長,但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吃午餐時充電,剛好能充飽。大阪也有免費200V普通充電停車場,幾乎總是空位,停車時充電,回來時電量已恢復。
加油站是「特地去加油」,但電動車是「停車時順便充電」,就像手機不使用時充電一樣。
換個思維,完全不覺得麻煩。
如果能在家裝設普通充電設備,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像手機充電一樣日常。
若家裡無法裝充電設備,選擇有充電設施的停車場也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④駕駛性能不如汽油車
談到Tesla時,常有人說「電動車開起來沒那麼好,環保是優點,但駕駛感還是汽油車比較棒」。
我會回「不如你先試駕一次再說,電動車的駕駛感真的很驚人,會讓你大吃一驚」(笑)。
我只開過Taycan和Model 3,這兩台的乘坐舒適度非常出色。
車身平順,沒有抖動(Taycan懸吊較硬,路面不平時會有些震動),整體豪華感十足,讓人心情愉悅。
穩定性和加速性能也很棒。電動車特有的瞬間扭力輸出,在高速公路併入車流或超車時,速度瞬間爆發。Model 3的加速感甚至比Taycan更強烈。
這種感覺是汽油車無法體驗的,一試成主顧。Taycan更是以911為目標開發,兼具運動跑車的操控性,駕駛感受就是純正Porsche。
舒適又好開,長途高速駕駛時我更喜歡電動車,感覺更輕鬆無壓力(當然這也因人而異)。
但這種感受不是看文章或YouTube試駕影片能理解的,必須親自體驗,真的建議大家去試駕看看(我不是業務員喔w)。
早知道就早點擁有了…!
電動車的誤解仍然根深蒂固。
但事實上,近年來續航力、充電基礎設施、充電時間、駕駛性能等各方面都超乎想像地進步。新事物總需要時間被接受,但擁有後你會發現「早點買就好了…」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
其實我認識的人最近也想買電動車,打算讓他試駕,希望能從基層推廣電動車的優點。
このブログが気に入ったらフォローしてね!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